


1907 年春,胡漢民隨孫中山至新加坡、河內設立革命機關,參加領導黃崗起義和鎮南關起義,失敗後到新加坡,主編《中興日報》,著文痛擊保皇黨的君主立憲主張。此後,孫中山和黃興在粵、桂、滇邊地區發動多次武裝起義,胡漢民往返於河內、香港之間籌餉運械。1909 年5 月,孫中山赴歐洲後,胡漢民受孫委托負責南洋黨務。當年10 月,在香港就任同盟會南方支部支部長,並同黃興、趙聲、倪映典等在廣州策劃新軍起義。1911 年1 月,黃興、趙聲到香港設立領導起義的總機關統籌部,胡漢民任秘書課課長。4月27 日(舊曆三月二十九日),黃興在廣州發動廣州起義,胡漢民和趙聲、宋教仁等次晨趕赴廣州,起義已失敗,遂返回香港,後往南洋、西貢等地活動。
武昌起義爆發後,廣東宣布脫離清朝獨立。11 月9 日,胡漢民被推選為廣東都督,著手整頓政治、經濟和軍事,使內部局勢得到初步穩定。12 月,孫中山從海外回國,胡漢民應孫中山之要求,將都督交副都督陳炯明代理,隨其到上海、南京幫助組織臨時政府。民國元年(1912)1月1日,南京臨時政府成立,孫中山當臨時大總統,胡漢民為-秘書長。稍後,孫中山將總統職位讓給袁世凱,胡漢民於4月返回廣州複任廣東都督。8月,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後,胡漢民任廣東支部長。
1913 年6 月,胡漢民因通電反對“善後借款”,被袁世凱撤銷廣東都督職務,調任西藏宣撫使(未就職)。廣東宣布獨立後,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反袁“二次革命”,失敗後隨孫中山逃亡日本。1914 年7 月,孫中山在日本東京組織中華革命黨,胡漢民被任命為政治部長,主編《民國》雜誌。1916 年從日本返回上海,協助陳其美籌劃反袁活動。袁世凱死後,胡漢民與廖仲愷一起往返於京滬之間,代表孫中山與北洋政府黎元洪、段祺瑞進行政治談判,並進行擴充黨務及聯絡原國民黨籍國會議員的工作。1917 年9 月,在廣州任0軍政府交通部長,積極支持孫中山領導的“0運動”。1918 年5 月孫中山被西南軍閥排擠出廣東,胡漢民隨同到上海。
1918 年8 月,胡漢民遵照孫中山指示,與廖仲愷、朱執信、戴季陶等人在上海創辦《建設》雜誌,曾撰文支持學生-和新文化運動,並發表一些介紹、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文章,在宣傳唯物史觀方麵起了積極作用。
1921 年5 月,孫中山在廣州組織中華民國政府,就任非常大總統,胡漢民被任命為總參議兼文官長。12 月下旬,陪同孫中山在桂林與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就改組國民黨、建立軍官學校、國共兩黨合作等問題進行密談。
1924年1月,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,胡漢民參與大會宣言等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,並當選為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,會後赴滬任國民黨上海執行部常委兼組織部長。旋奉令回廣州,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兼政治會議委員。5月黃埔軍校成立,兼軍校政治教官。9月初,孫中山親往韶關督師北伐,胡漢民留守廣州,代行大元帥職權,兼任廣東省長。
1924 年10 月,廣州商團叛亂,胡漢民曾主張妥協,後在以孫中山為會長的革命委員會領導下,叛亂最終得以平息。11 月,孫中山應馮玉祥等邀請北上,胡漢民仍留守廣州,代行大元帥職權,總攬黨軍要務,成為廣東革命政權的中心人物。
1925 年3 月12 日,孫中山在北京病逝。是年上半年,廣東革0據地取得了第一次東征陳炯明和平定滇、桂軍閥楊希閔、劉震寰叛亂的勝利。7月1日,廣州國民政府成立,汪精衛為國民政府主席,胡漢民為常務委員兼外交部長。7月3日,成立軍事委員會,汪任主席,胡漢民任委員。
1925 年8 月20 日,廖仲愷被暗殺,胡漢民因與此案有重大嫌疑,被蔣介石拘禁於黃埔長洲要塞司令部。9 月間以“出使蘇俄”為名赴莫斯科。在蘇聯期間,胡漢民被缺席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、常務委員、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、國民黨中央工人部部長等職。4 月,從蘇聯返回廣州,即發表聲明公開反對國共合作,後到上海從事著述和翻譯。
1927 年“四・ 一二”-政變後,胡漢民迅即由滬赴寧,表示支持蔣介石清黨-。4月18日,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,胡漢民任國民政府委員會常務委員,主持政府日常工作。6 月,參加蔣介石和馮玉祥合作的徐州會議,促使“寧漢合流”。不久,又任南京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、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委兼宣傳部長、中央軍事委員會常委等要職。
1928 年1 月,胡漢民和孫科赴歐洲考察政治。9 月回國後,積極炮製旨在確立國民黨--和使南京政府合法化的《訓政大綱》及《國民政府組織法》。10 月,蔣介石當上國民政府主席,胡漢民出任-院長。
1931 年2 月,蔣、胡二人在國民黨中央會議上發生激烈爭論,矛盾尖銳化,蔣把胡軟禁於南京湯山。後經國民黨元老古應芬等奔走努力,加之“九・ 一八”事變發生,全國要求“團結禦侮”的聲浪高漲,蔣介石-於10 月14 日將胡漢民釋放。胡返廣州後,聯合兩廣軍閥勢力,與蔣介石的南京政府形成長期對峙局麵。
1933 年2 月,胡漢民在香港創辦《-月刊》,宣傳抗日、反蔣,主張“收複失地”,抨擊蔣介石的-統治和不抵抗政策,但同時又提出“抗日剿共並重”。1934年4月,他又在以宋慶齡等人名義公布的《中華人民對日作戰基本綱領》上簽了名。
1935 年6 月,胡漢民前往德國、意大利等國考察。12 月,南京召開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,他仍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。在國民黨五屆一中全會上,當選為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。1936 年1 月,胡漢民返回廣州,於5 月12 日在廣州病逝。
[以上內容由" 3516482521"分享。]
經曆曆史事件:


相關院校:


同年(公元1879年)出生的名人:





同年(公元1936年)去世的名人:





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